欢迎来到必博官方网站网站!
    教学管理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管理

    相关人士建言:职教集团应“经营”中求发展

    【作者:实训馆】 【发布时间: 2008-11-20】 【点击量:

      职业教育改革应鼓励企业家办学,从而使职教集团在“经营”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拓宽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子。荣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杰出贡献奖的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校长沈汉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沈汉达称,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并不晚,但发展十分缓慢。由于政府、行业、机构等多头兴办职业学校,“小而全”成为通病,也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职业学校也兴起过一阵“集团热”,不过,大多是以地域相近、专业相仿的几所职业学校,通过“松散型”方式而建立。确切地说,这是在学校之间进行的有限的“自循环”,充其量只能称作是校际交流,其规模和效应,远没有达到相对社会化的理想程度。

      在沈校长看来,分散办学导致专业重复设置,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影响职业教育的宏观效益。而小而全的形式,不仅不利于形成规模效益,其适应市场和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脆弱。

      有鉴于此,一种由职校和相关企业自愿组成的产教联合体——职教集团应运而生。近年来,组建职教集团,实施集团化办学,已成为全国许多地方促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方式。据记者了解,去年上海根据“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计划”,加快推进十大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现代护理、交通物流和电子信息三个职教集团已挂牌并投入运转。

      沈校长指出,职教集团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它所带来的校企合作关系,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他举例说,学校与全球500强企业结成“联盟关系”,满足企业需要建立相关课程,让学生通过企业实习建立岗位意识,这样的培育方式就很有市场效应,也很受企业和学生的欢迎。

      不过,他同时坦言,目前职教集团化经营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组织结构过于松散,难以调控。其次,功能定位贪大求全,难以落实。功能过于完备对于没有法人主体资格、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的职教集团来说,容易导致在管理与运行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切入点,无法形成自身特色。再者,由于企业作用弱化,效果欠佳,企业在集团的参与程度不高,各企业在职教集团中的作用不平衡,这将使得组建职教集团的初衷大打折扣。从目前实际操作情况看,企业在职教集团的总体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但不管怎么说,职教集团从相近职校的“自循环”,到不同校企的“外循环”,已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正路。沈汉达校长强调,如果对职教集团采用“经营”的思路来运作,就有利于改变固有模式,强调职校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使职业教育真正贴近市场。当然,经营办学并不是一味追求利润,其最终目的仍是促进职校办学。

      来源:文汇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微信公众号
    移动APP